宅家的你,用APP買菜了嗎?
作者:?劉洋
更新時間:?2020年03月03日 07:45:06
游覽量:?124
簡述:
突如其來的疫情,讓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宅在家里。隨之而來的,則是線上買菜需求激增,各大生鮮電商平臺訂單火爆。你買到菜了嗎?成為不少人微信聊天問候的流行語。 確保蔬菜等生
突如其來的疫情,讓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宅在家里。隨之而來的,則是線上買菜需求激增,各大生鮮電商平臺訂單火爆。“你買到菜了嗎?”成為不少人微信聊天問候的流行語。
確保蔬菜等生活必需品供應,關系到社會生產生活的平穩有序。菜籃子拎得穩,老百姓心不慌。面對疫情,各大生鮮電商在做好自身防控的同時,出妙招解難題,努力保障供應,攜起手共戰“疫”。
線上買菜,中老年人也加入
“親,我是配送小哥,今日體溫正常并佩戴口罩,為您配送訂單。請在指定時間收貨,注意接聽來電哦!”
收到短信,家住北京朝陽的柯女士下了樓,不一會兒就拎了兩袋子菜回來。“眼下都用APP買菜了,安全方便,買一次夠吃兩三天。”她說,除了買菜,還在線上訂了肉、雞蛋和水果,不出門咱也要講究營養搭配。
線下的情況如何?記者走進北京一家盒馬鮮生店,店員告訴記者:“疫情爆發后,到店的顧客數量不如以前,但對蔬菜的需求并沒有減少。”與到店人流量減少相比較,店里的分揀員卻忙碌了不少。他們的工作是把線上訂單的貨品備齊,然后掛到傳送鏈運送至后倉打包。
約1公里外的一家永輝超市mini店也是同樣境況。采購區略顯冷清,但取貨處是另一番景象。“大白菜3棵、土豆2斤、紅蘿卜1斤……”一名工作人員照著單子念,另一名正在整理打包。他們的對面,則是排隊等候的3名配送員。“你在手機上就能下單,等菜送上門就行,不用來回跑。”工作人員對記者說。
一時間,各大生鮮電商線上訂單量猛增,交易額大漲。據記者調查,盒馬鮮生線上訂單量同比增長220%;美團買菜在北京地區的日銷量最高為節前的2-3倍。春節期間,每日優鮮實收交易額較去年同期增長350%,京東到家全平臺銷售額增長470%。此外,永輝買菜、叮咚買菜、多點等平臺訂單數均激增。
需求如此火爆,即便各大平臺“春節不打烊”,商品仍是供不應求。
王勇是某生鮮電商的配送員。他沒想到,自己剛入職,就趕上了最忙的時候。“現在訂單多了,你要早點買,晚了就沒了!”他說,蔬菜等商品曾一度上架秒光。以至于很多城市出現了搶菜攻略,上面詳細標注了各大平臺庫存的更新時間。
小李畢業將近兩年,“要不是租房子自己做飯,我也不用天天等著搶菜呀!”他說,為了買菜,已下載了5款APP,還要根據每個平臺的放貨時間定鬧鐘,“真有點搶春運火車票的感覺!”
他告訴記者,對門鄰居王阿姨看見他天天到社區門口取菜,也跟著買了起來。“一開始她還有顧慮,后來發現商家把菜都能提前洗好,挺省事的,就嘗試用了。”有時候,他也會把自己總結的搶菜心得與王阿姨分享交流。
如今,像王阿姨這樣線上買菜的中老年人絕不是個例。中老年人以往是線下買菜的主力軍。疫情的到來,促使很多中老年人嘗試新事物,加入了線上買菜甚至是“搶菜”的隊伍。阿里本地生活的數據顯示,春節期間,“60后”用戶線上買菜的訂單量翻了四番。
保供保鮮,眾商家各展身手
線上搶菜難,是因為蔬菜不夠嗎?公眾不免發出這樣的疑問。對此,有業內人士指出,國內上游產能是巨大的。疫情爆發初期,我們主要面臨的不是生產問題,而是人力和運輸問題。
鄢世卿是每日優鮮的一名蔬菜采購員。他日常駐守在云南省玉溪市通??h展農海特果蔬合作社,負責協調蔬菜供應。和往常差不多,臘月廿九他就回家過年了。但計劃趕不上變化。“年初二我接到消息,說產地不允許人群聚集,收菜工人基本無法出來。”他說,地里菜很多,卻收不上來。于是,當天他就趕回云南協調人手收菜和發貨。大概每天10多萬份的蔬菜,就是從這里供往華北、華東和華南。
疫情爆發初期,一些地方封村封路確實給運菜帶來了困難。“正月初二初三我們動員產地的工人,用人拉肩扛的方式把菜給送出來了。”每日優鮮相關負責人說。對此,各平臺積極與地方政府溝通配合,開設綠色通道。盒馬鮮生全國營運管理總經理胡秋根告訴記者:“上海市政府給盒馬緊急解決了110張物資保障的綠色通行證,保障供應民生的商品物資順利抵達。”在與當地管理部門協商后,每日優鮮也恢復了正常運輸,現在每日蔬菜供應量可以達到1500噸。